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高性能Linux服务器构建实战:运维监控、性能调优与集群应用

[复制链接]
山海致远 发表于 2013-4-27 21: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577563-1_w.jpg
编辑推荐
  从Web应用、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存储应用、运维监控与性能优化、集群高级应用等多个方面深入简介了如何构建高性能的Linux服务器
内容推荐
  本书以构建高性能Linux服务器为核心内容,从Web应用、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存储应用、运维监控与性能优化、集群高级应用等多个方面深入讲解了如何构建高性能的Linux服务器。全书以实战性为导向,所有内容都来自于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从社区中收集了大量Linux运维人员遇到的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并给出了优秀的解决方案,实践指导意义极强。
  全书分为5个部分。Web应用篇详细介绍了Nginx、Varnish和Memcached这三款Linux服务器上极为常用的Web应用软件的安装、配置、管理、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性能调优技巧。数据备份与恢复篇首先讲述了开源备份软件bacula的使用与管理技巧,并通过实例讲解了在bacula上进行各种备份与恢复操作的具体方法;其次讲解了开源数据镜像备份工具rsync和unison的使用,并通过两个企业级案例演示了这两个工具在生产环境中的使用过程;最后讲解了如何利用ext3grep工具来恢复误删除的数据文件和MySQL数据库的方法。网络存储应用篇首先系统地讲解了网络存储技术iSCSI的配置和使用,然后讲解了分布式存储系统MFS的使用和维护。运维监控与性能优化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讲解了如何利用Nagios进行性能监控,以及Linux服务器的性能分析原则和优化方法。集群高级应用篇是前面内容的综合,也是本书的核心,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LVS+heartbeat、piranha、LVS+Keepalived来构建高可用的负载均衡集群,其次讲解了红帽集群套件RHCS的配置、管理、维护和监控,然后讲解了Oracle集群解决方案,即Oracle RAC数据库的构建、使用和维护。最后以构建一个MySQL+heartbeat+DRBD+LVS集群系统的实战案例结束全书,巧妙地将本书的所有核心内容都融合到了一起。
作者简介
  高俊峰(南非蚂蚁),资深系统管理员、系统架构师、DBA和技术顾问,从事Linux+Oracle服务器系统的运维和管理多年,在系统管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调优、集群和虚拟化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国内知名IT技术社区51CTO的博客专家和IXPUB论坛Linux版块的版主,同时还活跃于ChinaUnix和ITPUB等技术社区,在社区和论坛里发表了大量技术文章,深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畅销书《循序渐进Linux》,广获读者好评。

目录
前言
第1篇 Web应用篇
 第1章 轻量级HTTP服务器Nginx
  1.1 什么是Nginx
  1.2 为什么要选择Nginx
   1.2.1 Nginx与Apache的异同
   1.2.2 选择Nginx的优势所在
  1.3 Nginx的模块与工作原理
  1.4 Nginx的安装与配置
   1.4.1 下载与安装Nginx
   1.4.2 Nginx配置文件的结构
   1.4.3 配置与调试Nginx
   1.4.4 Nginx的启动、关闭和平滑重启
  1.5 Nginx常用配置实例
   1.5.1 虚拟主机配置实例
   1.5.2 负载均衡配置实例
   1.5.3 防盗链配置实例
   1.5.4 日志分割配置实例
  1.6 Nginx性能优化技巧
   1.6.1 编译安装过程优化
   1.6.2 利用TCMalloc优化Nginx的性能
   1.6.3 Nginx内核参数优化
  1.7 实战Nginx与PHP(FastCGI)的安装、配置与优化
   1.7.1 什么是 FastCGI
   1.7.2 Nginx+FastCGI运行原理
   1.7.3 spawn-fcgi与PHP-FPM
   1.7.4 PHP与PHP-FPM的安装及优化
   1.7.5 配置Nginx来支持PHP
   1.7.6 测试Nginx对PHP的解析功能
   1.7.7 优化Nginx中FastCGI参数的实例
  1.8 实战Nginx与Perl、Java的安装与配置
   1.8.1 Perl(FastCGI)的安装
   1.8.2 为Nginx添加FCGI支持
   1.8.3 测试Nginx +Perl(FastCGI)
   1.8.4 搭建Nginx+Java环境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性能HTTP加速器Varnish
  2.1 初识Varnish
   2.1.1 Varnish概述
   2.1.2 Varnish的结构与特点
   2.1.3 Varnish与Squid的对比
  2.2 开始安装Varnish
   2.2.1 安装前的准备
   2.2.2 获取Varnish软件
   2.2.3 安装pcre
   2.2.4 安装Varnish
  2.3 配置Varnish
   2.3.1 VCL使用说明
   2.3.2 配置一个简单的Varnish实例
   2.3.3 Varnish对应多台Web服务器的配置实例
  2.4 运行Varnish  
   2.4.1 varnishd指令
   2.4.2 配置Varnish运行脚本
   2.4.3 管理Varnish运行日志
  2.5 管理Varnish  
    2.5.1 查看Varnish进程
   2.5.2 查看Varnish缓存效果与状态
   2.5.3 通过端口管理Varnish
   2.5.4 管理Varnish缓存内容
  2.6 Varnish优化
   2.6.1 优化Linux内核参数
   2.6.2 优化系统资源
   2.6.3 优化Varnish参数
  2.7 Varnish的常见应用实例
   2.7.1 利用Varnish实现图片防盗链
   2.7.2 利用Varnish实现静态文件压缩处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Memcached应用实战
  3.1 Memcached基础
   3.1.1 什么是Memcached
   3.1.2 Memcached的特征
   3.1.3 Memcached的安装
   3.1.4 Memcached的简单使用过程
  3.2 剖析Memcached的工作原理
   3.2.1 Memcached的工作过程
   3.2.2 Slab Allocation的工作机制
   3.2.3 Memcached的删除机制
   3.2.4 Memcached的分布式算法
  3.3 Memcached的管理与性能监控
   3.3.1 如何管理Memcached
   3.3.2 Memcached的监控
   3.3.3 Memcached变种产品介绍
  3.4 通过UDFs实现Memcached与MySQL的自动更新
   3.4.1 UDFs使用简介
   3.4.2 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应用实例
   3.4.3 对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的简单功能进行测试
   3.4.4 使用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的经验与技巧
  3.5 本章小结
第2篇 数据备份恢复篇
 第4章 开源网络备份软件bacula
  4.1 bacula总体概述
   4.1.1 bacula是什么
   4.1.2 bacula适合哪些用户
   4.1.3 bacula的功能特点
   4.1.4 bacula的工作原理
  4.2 安装bacula
   4.2.1 bacula的几种网络备份拓扑
   4.2.2 编译与安装bacula
   4.2.3 初始化MySQL数据库
  4.3 配置一个bacula备份系统
   4.3.1 配置bacula的Console端
   4.3.2 配置bacula的Director端
   4.3.3 配置bacula的SD
   4.3.4 配置bacula的FD端
  4.4 启动与关闭bacula
   4.4.1 启动bacula的Director daemon与Storage daemon
   4.4.2 在客户端FD启动File daemon
  4.5 实战bacula备份恢复过程
   4.5.1 实例演示bacula的完全备份功能
   4.5.2 实例演示bacula的增量备份功能
   4.5.3 实例演示bacula的差异备份功能
   4.5.4 实例演示bacula的完全恢复功能
   4.5.5 实例演示bacula的不完全恢复功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镜像备份工具rsync与unison
  5.1 rsync简介
   5.1.1 什么是rsync
   5.1.2 rsync的功能特性
   5.1.3 下载与安装rsync软件
  5.2 利用rsync搭建数据镜像备份系统
   5.2.1 rsync的应用模式
   5.2.2 企业案例:搭建远程容灾备份系统
  5.3 通过rsync+inotify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
   5.3.1 rsync的优点与不足
   5.3.2 初识inotify
   5.3.3 安装inotify工具inotify-tools
   5.3.4 inotify相关参数
   5.3.5 inotifywait相关参数
   5.3.6 企业应用案例:利用rsync+inotify搭建实时同步系统
  5.4 unison简介
  5.5 安装unison
  5.6 配置双机ssh信任
   5.6.1 在两台机器上创建 RSA密钥  
   5.6.2 添加密钥到授权密钥文件中  
  5.7 unison的使用
   5.7.1 本地使用unison
   5.7.2 远程使用unison  
   5.7.3 unison参数说明
   5.7.4 通过配置文件来使用unison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ext3文件系统反删除利器ext3grep
  6.1 “rm–rf”带来的困惑
  6.2 ext3grep的安装与使用
   6.2.1 ext3grep的恢复原理
   6.2.2 ext3grep的安装过程
  6.3 通过ext3grep恢复误删除的文件与目录
   6.3.1 数据恢复准则
   6.3.2 实战ext3grep恢复文件
  6.4 通过ext3grep恢复误删除的MySQL表
   6.4.1 MySQL存储引擎介绍
   6.4.2 模拟MySQL表被误删除的环境
   6.4.3 通过ext3grep分析数据、恢复数据
  6.5 本章小结
第3篇 网络存储应用篇
 第7章 IP网络存储iSCSI
  7.1 存储的概念与术语
   7.1.1 SCSI介绍
   7.1.2 FC介绍
   7.1.3 DAS介绍
   7.1.4 NAS介绍
   7.1.5 SAN介绍
  7.2 iSCSI的概念
  7.3 FC SAN与IP SAN
  7.4 iSCSI的组成
   7.4.1 iSCSI Initiator
   7.4.2 iSCSI Target
  7.5 iSCSI的工作原理
  7.6 搭建基于IP SAN的iSCSI存储系统
   7.6.1 安装iSCSI Target软件
   7.6.2 配置一个简单的iSCSI Target
   7.6.3 在Windows上配置iSCSI Initiator
   7.6.4 在Linux上配置iSCSI Initiator
  7.7 iSCSI 在安全方面的相关设定
   7.7.1 Initiator主机以IP认证方式获取iSCSI Target资源
   7.7.2 Initiator主机以密码认证方式获取iSCSI Target资源
  7.8 iSCSI性能优化方案  
   7.8.1 iSCSI性能瓶颈
   7.8.2 iSCSI性能优化
  7.9 本章小结
 第8章 分布式存储系统MFS
  8.1 MFS概论
  8.2 MFS 文件系统
   8.2.1 MFS文件系统结构
   8.2.2 MFS的编译与安装实例
  8.3 编译与使用MFS的经验总结
   8.3.1 安装选项说明
   8.3.2 管理服务器
   8.3.3 元数据日志服务器
   8.3.4 数据存储服务器
   8.3.5 客户端挂载
  8.4 管理与使用MFS
   8.4.1 在客户端挂载文件系统
   8.4.2 MFS常用操作
   8.4.3 为垃圾箱设定隔离时间
   8.4.4 快照
   8.4.5 MFS的其他命令
  8.5 维护MFS
   8.5.1 启动MFS集群
   8.5.2 停止MFS集群
   8.5.3 MFS 数据存储服务器的维护
   8.5.4 MFS元数据的备份
   8.5.5 MFS 管理服务器的恢复
   8.5.6 从备份恢复MFS 管理服务器
  8.6 通过冗余实现失败防护的解决方案
  8.7 本章小结  
第4篇 运维监控与性能优化篇
 第9章 运维监控利器Nagios
  9.1 Nagios综述
   9.1.1 什么是Nagios
   9.1.2 Nagios的结构与特点
  9.2 Nagios的安装与配置
   9.2.1 安装Nagios
   9.2.2 配置Nagios
  9.3 Nagios的运行和维护
   9.3.1 验证Nagios配置文件的正确性
   9.3.2 启动与停止Nagios
   9.3.3 Nagios故障报警
  9.4 Nagios性能分析图表的实现
   9.4.1 Nagios性能分析图表的作用
   9.4.2 PNP的概念与安装环境
   9.4.3 安装PNP
   9.4.4 配置PNP
   9.4.5 修改Nagios配置文件
   9.4.6 测试PNP功能
  9.5 利用插件扩展Nagios的监控功能
   9.5.1 利用NRPE外部构件监控远程主机
   9.5.2 利用飞信实现Nagios短信报警功能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基于Linux服务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10.1 系统性能分析的目的
   10.1.1 找到系统性能的瓶颈
   10.1.2 提供性能优化方案
   10.1.3 使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使用达到平衡
  10.2 分析系统性能涉及的人员
   10.2.1 Linux系统管理人员
   10.2.2 系统架构设计人员
   10.2.3 软件开发人员
  10.3 影响Linux性能的各种因素
   10.3.1 系统硬件资源
   10.3.2 操作系统相关资源
   10.3.3 应用程序软件资源
  10.4 系统性能分析标准和优化原则
  10.5 几种典型应用对系统资源使用的特点
   10.5.1 以静态内容为主的Web应用
   10.5.2 以动态内容为主的Web应用
   10.5.3 数据库应用
   10.5.4 软件下载应用
   10.5.5 流媒体服务应用
  10.6 Linux下常见的性能分析工具
   10.6.1 vmstat命令
   10.6.2 sar命令
   10.6.3 iostat命令
   10.6.4 free命令
   10.6.5 uptime命令
   10.6.6 netstat命令
   10.6.7 top命令
  10.7 基于Web应用的性能分析及优化案例
   10.7.1 基于动态内容为主的网站优化案例
   10.7.2 基于动态、静态内容结合的网站优化案例
  10.8 本章小结
第5篇 集群高级应用篇
 第11章 构建高可用的LVS负载均衡集群
  11.1 LVS集群的组成与特点
   11.1.1 LVS集群的组成
   11.1.2 LVS集群的特点
   11.1.3 LVS集群系统的优缺点
  11.2 高可用 LVS负载均衡集群体系结构
  11.3 高可用性软件Heartbeat与Keepalived
   11.3.1 开源HA软件Heartbeat的介绍
   11.3.2 安装heartbeat
   11.3.3 开源HA软件Keepalived的介绍
   11.3.4 安装Keepalived
  11.4 安装LVS软件
   11.4.1 配置与检查安装环境
   11.4.2 在Director Server上安装IPVS管理软件
  11.5 搭建高可用 LVS集群
   11.5.1 通过heartbeat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
   11.5.2 通过Keepalived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11.5.3 通过piranha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
  11.6 测试高可用LVS负载均衡集群系统
   11.6.1 高可用性功能测试
   11.6.2 负载均衡测试
   11.6.3 故障切换测试
  11.7 本章小结
 第12章 RHCS集群
  12.1 RHCS集群概述
  12.2 RHCS集群的组成与结构
   12.2.1 RHCS集群的组成
   12.2.2 RHCS集群结构
  12.3 RHCS集群的运行原理及功能
   12.3.1 分布式集群管理器(CMAN)
   12.3.2 锁管理(DLM)
   12.3.3 配置文件管理(CCS)
   12.3.4 栅设备(Fence)
   12.3.5 高可用性服务管理器
   12.3.6 集群配置和管理工具
   12.3.7 Redhat GFS
  12.4 安装RHCS
   12.4.1 安装前准备工作
   12.4.2 配置共享存储和RHCS管理端Luci
   12.4.3 在集群节点上安装RHCS软件包
   12.4.4 在集群节点上安装和配置iSCSI客户端
  12.5 配置RHCS高可用集群
   12.5.1 创建一个cluster
   12.5.2 创建Failover Domain
   12.5.3 创建Resources
   12.5.4 创建Service
   12.5.5 配置存储集群GFS
   12.5.6 配置表决磁盘
   12.5.7 配置Fence设备
  12.6 管理和维护RHCS集群
   12.6.1 启动RHCS集群
   12.6.2 关闭RHCS集群
   12.6.3 管理应用服务
   12.6.4 监控RHCS集群状态
   12.6.5 管理和维护GFS2文件系统
  12.7 RHCS集群功能测试
   12.7.1 高可用集群测试
   12.7.2 存储集群测试
  12.8 本章小结
 第13章 Oracle RAC集群
  13.1 Oracle集群体系结构
  13.2 Oracle ClusterWare体系结构与进程介绍
   13.2.1 Oracle ClusterWare 简介
   13.2.2 Oracle ClusterWare 进程介绍
  13.3 RAC数据库体系结构与进程
   13.3.1 RAC 简介
   13.3.2 Oracle RAC的特点
   13.3.3 RAC进程管理
   13.3.4 RAC数据库存储规划
  13.4 安装Oracle RAC数据库
   13.4.1 安装前的系统配置需求
   13.4.2 设置数据库安装资源
   13.4.3 配置主机解析文件
   13.4.4 检查所需软件包
   13.4.5 配置系统内核参数
   13.4.6 设置 Shell对Oracle用户的限制
   13.4.7 配置hangcheck-timer内核模块
   13.4.8 配置系统安全设置
   13.4.9 创建Oracle用户和组
   13.4.10 设置Oracle用户环境变量
   13.4.11 配置节点间SSH信任
   13.4.12 配置共享存储系统
   13.4.13 安装Oracle Clusterware
   13.4.14 安装Oracle数据库
   13.4.15 配置Oracle Net
   13.4.16 创建RAC数据库
  13.5 Oracle CRS的管理与维护
   13.5.1 查看集群状态
   13.5.2 启动与关闭集群服务资源
   13.5.3 启动与关闭CRS
   13.5.4 管理voting disk
   13.5.5 管理OCR
   13.5.6 快速卸载CRS
  13.6 ASM基本操作维护
   13.6.1 ASM的特点
   13.6.2 ASM的体系结构与后台进程
   13.6.3 管理ASM实例
  13.7 利用srvctl管理RAC数据库
   13.7.1 查看实例状态(srvctl status)
   13.7.2 查看RAC数据库配置信息(srvctl config)
   13.7.3 启动关闭实例(srvctl startstop)
   13.7.4 增加删除修改实例(srvctl addremovemodify)
  13.8 测试RAC数据库集群的功能
   13.8.1 负载均衡测试
   13.8.2 透明应用失败切换测试
  13.9 本章小结
 第14章 构建MySQL+heartbeat+DRBD+LVS集群应用系统
  14.1 MySQL高可用集群概述
  14.2 heartbeat + DRBD高可用性方案的实现原理
  14.3 部署MySQL高可用高扩展集群
   14.3.1 配置之前的准备
   14.3.2 DRBD的部署
   14.3.3 DRBD的配置
   14.3.4 DRBD的维护和管理
   14.3.5 DRBD的性能优化
   14.3.6 MySQL的部署
   14.3.7 heartbeat的部署
  14.4 搭建Slave集群
   14.4.1 为什么要搭建Slave集群
   14.4.2 利用LVS+Keepalived搭建高可用MySQL Slave集群
   14.4.3 高可用Slave集群的一些注意点
  14.5 部署MySQL集群要考虑的问题
  14.6 本章小结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本书很有可能成为Linux服务器构建与运维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从运维监控、性能优化和集群应用等多方面对如何构建高性能的Linux服务器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全面的解析,蕴含了丰富的运维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内容不受硬件环境的限制,同时包含大量实用性极强的案例。对于广大Linux服务器运维人员来说,真可谓“一书在手,运维不愁”。
  ——ITPUB技术论坛
  开源赋予了Linux强大的生命力,Linux因为开源而聚集了全球技术精英的智慧。本书围绕“高性能”这个话题,先从实用的角度详细讲解了各种与构建高性能Linux服务器相关的开源软件的配置、使用、管理和维护;然后结合实际生产环境讲解了Web应用、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存储应用、性能优化与运维监控、集群高级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能给Linux运维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非常实用的指导。
  ——51CTO
  从内容上讲,本书基本涵盖了当前Linux服务器系统运维所需要的主流技术。与大部分运维手册性质的书籍不同的是,本书注重于实践,包含大量来自于实际生产环境中的案例,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实践指导意义很强。我将这本书推荐本给所有从事Linux服务器运维的同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提高技能、收获经验,最终实现升职加薪的愿望。
  ——田逸 资深系统架构师/《互联网运营智慧:高可用可扩展网站技术实战》作者
  “南非蚂蚁”是我多年的好友,也是我的同行,我深知他的系统运维功底相当深厚,在这个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他能将自己的这些经验梳理、总结并以书的方式分享出来,实在是难能可贵。本书从Web应用、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存储应用、性能优化与运维监控、集群高级应用等方面讲解了构建高性能Linux服务器的方法与最佳实践。此外,本书的叙述通俗易懂、语言幽默风趣,可读性也很好。如果你拿起了这本书,就建议你不要再犹豫了,按照书中的内容去实践吧,相信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杨向勇 51JOB系统运维经理兼首席DBA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作为Web服务器,Nginx处理静态文件、索引文件,自动索引的效率非常高。作为代理服务器,Nginx可以实现无缓存的反向代理加速,提高网站运行速度。作为负载均衡服务器,Nginx既可以在内部直接支持Rails和PHP,也可以支持HTTP代理服务器对外进行服务,同时还支持简单的容错和利用算法进行负载均衡。在性能方面,Nginx是专门为性能优化而开发的,在实现上非常注重效率。它采用内核Poll模型,可以支持更多的并发连接,最大可以支持对50 000个并发连接数的响应,而且只占用很低的内存资源。   
  在稳定性方面,Nginx采取了分阶段资源分配技术,使得CPU与内存的占用率非常低。Nginx官方表示,Nginx保持10 000个没有活动的连接,而这些连接只占用2.5MB内存,因此,类似DOS这样的攻击对Nginx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在高可用性方面,Nginx支持热部署,启动速度特别迅速,因此可以在不间断服务的情况下,对软件版本或者配置进行升级,即使运行数月也无需重新启动,几乎可以做到7X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
  1.3  Nginx的模块与工作原理
  Nginx由内核和模块组成,其中,内核的设计非常微小和简洁,完成的工作也非常简单,仅仅通过查找配置文件将客户端请求映射到一个location block(10cation是Nginx配置中的一个指令,用于URL匹配),而在这个location中所配置的每个指令将会启动不同的模块去完成相应的工作。   
  Nginx的模块从结构上分为核心模块、基础模块和第三方模块,HTTP模块、EVENT模块和MAIL模块等属于核心模块,HTTP Access模块、HTTP FastCGI模块、HTTP Proxy模块和H了了P Rewrite模块属于基础模块,而H77P Upstream Request I-hsh模块、Notice模块和H了7P Access Key模块属于第三方模块,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的模块都属于第二方模块。正是有了这么多模块的支撑,Nginx的功能才会如此強大。
  Nginx的模块从功能上分为如下三类。
  Handlers(处理器模块)。此类模块直接处理请求,并进行输出内容和修改headers信息等操作。Handlers处理器模块一般只能有一个。 Filters(过滤器模块)。此类模块主要对其他处理器模块输出的内容进行修改操作,最后由Nginx输出。
  Proxies(代理类模块)。此类模块是Nginx的HTTP Upstream之类的模块,这些模块主要与后端一些服务比如FastCGI等进行交互,实现服务代理和负载均衡等功能。图1.1展示了Nginx模块常规的HTTP请求和响应的过程。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ELEOK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9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